热词: 公交车站 酒店 餐饮 医院 更多
手机版 欢迎使用8684!
  • 概要
  • 历史
  • 地理

宜兴向有“陶都”之称,所产陶瓷种类极多,有细陶,精陶,均瓷,青瓷等几十大类数千个品种。在琳琅满目的宜兴陶器中,最有名的是紫砂陶。
   宜兴官林被称为中国电缆城,拥有上百家的电线电缆厂。
   紫砂陶的原料含有三氧化二铁,呈紫红色,所以称之为紫砂。紫砂陶主要品种有壶,杯,瓶,鼎,碗,盘,碟,等等,造型丰富多采,尤以紫砂茶壶最为出色。紫砂壶取其泥料本色,朴素,雅致,赋有民族风格,有深紫,朱红,淡黄等多种颜色。紫砂壶制作缜密精巧,里外不施釉,在烧结得十分致密的沙土中间有肉眼看不见的小气孔,故而透气性能良好。用紫砂壶泡茶,没有丝毫的化学变化,茶汁特别清醇。紫砂壶经久耐用,壁内存积的茶锈,名曰“茶山”,如在空壶中注入沸水,也有茶叶清香。 此外,用紫砂锅蒸炖鸡,鸭,肉类,味道鲜美,肉嫩汤醇。
    宜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,隶属无锡市,距太湖西64公里,与浙江、安徽两省接壤,是江苏省最南边的一个县;土地肥沃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四季分明,盛产大米、毛竹、茶叶、溪蟹和太湖鱼虾,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;古称荆溪,渊远流长,文物古迹众多,境内山多水多,山水相依,景色秀丽。
    宜兴素以陶瓷工艺扬名。从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到精美的紫砂陶,均为陶中上品。宜兴制陶技术精益求精,不断改进。宜兴陶器发明创造于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成熟于晋宋,大放异彩于明清。相传春秋时代的范蠡与西施,亦曾在此制陶。如今宜兴陶业中心丁蜀镇,已由过去的家家做坯、处处皆窑的集镇,变成了拥有二十多家工厂、近两万 名工人机械化生产的多品种陶瓷工业基地。
 
    宜兴又以茶叶、毛竹生产基地著称。宜兴阳羡紫笋茶历来与杭州龙井茶,苏州碧螺春齐名,被列为贡品。三国时代以“国山舜茶”称雄江南,唐朝以“阳羡唐贡茶”名扬天下。在宜兴山区,茶园依山就坡,一望无际,人称“茶的绿洲”。这里的太华山区,是江苏最大的毛竹基地。全市竹林面积达18万亩。翠竹连岗接坡,挺拔茂密,层峦叠翠。山风过处,竹影婆娑,绿浪起伏,有“竹海”美称。
    宜兴雅称“洞天世界”,80多个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态,遍布全市。尤以“江南第一古迹”暨“海内奇观”善卷洞与张公洞及绚丽多彩气势宏伟的灵谷洞名扬天下。
    宜兴现已列为太湖中大风景区之一,是对外开放的旅游胜地,旅游机构、旅游设施正在不断齐全。明天的宜兴,将更加灿烂辉煌!

宜兴已有5000多年历史。古称荆邑,春秋时属吴。周元王四年(前472)属越。周显五三十六年(前333)属楚。秦始皇二十五年(前222 )荆邑司会稽郡,次年改荆邑为阳羡县。西晋怀帝永嘉四年(310),置义兴郡。隋文帝开皇九?太宗太平兴国元年(976)改为宜兴县。清雍正四年(1726),分为宜兴、荆溪二县。民国元年荆溪撤消,并入宜兴县。
     1949年6月属常州专区。
     1953年1月属苏州专区。1956年2月属镇江专区。1983年3月起,属无锡市。
      1988年1月,撤销宜兴县,建立宜兴市。
      2003年,宜兴有21个镇、1个环保科技工业园,95个居委会,430个行政村;总面积2038.7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6.41万公顷,山林4万公顷,总人口1062363人。宜兴文臣武将代不绝书。现全市有高级知识分子1369人,宜兴籍两院院士18人,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高级知识分子逾万,“教授之乡”美誉驰名中外。

宜兴市位于北纬31°07’--31°37’-,东经119°31--120°03’。地处江苏省南端,苏、宁、杭三角中心。东濒太湖,东南邻浙江长兴,西南界安徽广德,西接溧阳,西北毗连金坛,北面与武进相傍,滆湖镶嵌其间。全市总面积2038.7平方公里。年末耕地99.14万亩。地势南高北低。南部为丘陵山区,北部为平原区;东部为太湖渎区,西部为低洼圩区。